新闻动态

绿石2&3月简报

一、绿石减塑行

1. 绿石发布关于申请“新茶饮企业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数据”信息公开的反馈结果和相关政策倡议

绿石在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基于《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分别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江苏省商务厅、南京市商务局申请了10家国内规模较大的新茶饮企业和3家南京本地茶饮企业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的信息公开,以了解并监督新茶饮企业对《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

在2025年2-3月,绿石减塑项目组通过与各级商务部门的沟通,获取了上述信息公开申请的反馈结果,并进一步了解了《管理办法》的落实情况。相应信息经由项目组的梳理,以推文形式发布于绿石的微信公众号。此外,项目组也在推文中提出了基于《管理办法》实施现状的政策改进建议。

申请信息公开后,我们发现新茶饮企业亟需加快落实“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工作

 

二、绿石公众倡导

1.绿石开展世界水日主题水环境教育活动

2025年3月23日上午,绿石携手南京市夫子庙街道莲子营社区开展了一场世界水日主题水环境教育活动。

在该活动中,基于提升青少年参与者“爱水护水”意识的出发点,绿石的讲师为南京日报的小记者们带来了与水环境保护相关的主题知识科普,并指导孩子们对秦淮河七里街河段的水样进行了水质检测。

世界水日|一场秦淮河边的水生态探索之旅

 

2.绿石开展零废弃生活主题公众倡导活动

2025年3月25日上午,南京绿石环境保护中心参与了旭光里社区和武定新村社区联合举办的“居民共建,志愿同行”广场活动。

本场活动中,绿石作为摊主之一,将摊位作为闲置物的“临时流转站”,鼓励附近居民带上闲置物品来摊位,让“旧物”在活动现场获得“新生”,用行动实践零废弃的生活理念。此外,我们还通过有奖互动问答的形式开展了零废弃主题的知识宣导。

 

三、绿石的探索

气候变化行动能力建设:议题学习与行动策略探索

“气候变化行动能力建设”项目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爱德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气候同行者”计划提供资金支持。

该计划以培育应对气候变化的民间力量为目标,致力于在未来3-5年内支持与陪伴本土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气候行动,培育并赋能公益伙伴,促进国际交流,共同探索多元的气候解决方案。

2025年3月21日,绿石气候变化行动能力建设项目组组织开展了一场团队内部的学习分享会,重点围绕太平洋环境第19届伙伴交流年会中所学习的气候议题相关内容进行内部交流与知识再传播。

此次学习分享会上,项目组成员为团队系统梳理了当前气候议题的整体框架,重点介绍了气候减缓与气候适应两个核心方向下的关键议题与策略方向,帮助团队成员更清晰地理解气候议题的全貌与逻辑体系。

此外,项目组还通过设置论点辩证环节,组织团队成员围绕气候变化相关议题展开讨论。借由观点交流,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气候变化总目标、气候减缓与气候适应关系的理解,同时明晰了不同应对路径背后的逻辑。

 

四、学习与交流

1.绿石参加太平洋环境资源中心(美国)驻重庆代表处第十九届伙伴交流年会

2025年2月27至28日,绿石参加了在山城重庆举办的太平洋环境资源中心(美国)驻重庆代表处(以下简称“太平洋环境”)第十九届伙伴交流年会,本次年会共有来自全国各地33家机构的57位伙伴参加,共同学习探讨气候议题相关知识。

年会过程中,受太平洋环境资助的伙伴们分享和展示了各自机构的项目进展。在气候变化工作坊上,大家讨论了各个气候议题背后的逻辑关系,共同搭建起气候变化议题框架,并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辩论”的形式加深了对气候变化相关议题的理解。

 

2.绿石成员参加“推进政社协同 共筑气候韧性”研讨会

2025年3月11日,绿石气候变化行动能力建设项目组成员参加了由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苏州工业园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合肥市善水环境保护发展中心协办的“推进政社协同 共筑气候韧性”研讨会。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政府部门、社会组织、高校及科研机构等的50余位代表。

会议期间,绿石参会成员通过聆听各方代表围绕政社协同、公众参与、生态修复等议题的建言献策,学习了有关“如何推动各方在气候韧性建设中的深度合作与能力共建”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实地参访合肥市善水环境保护发展中心的湿地保护项目点,了解到伙伴组织在推动地方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提升上的所开展的工作,为后续的气候行动策略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3.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来访绿石开展调研指导

2025年3月20日上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事业拓展部项目高级主管孙琴来访绿石开展调研,同机构专职团队进行了座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团队向孙琴老师介绍了绿石目前的组织架构、项目开展情况、团队环境法律能力建设情况等。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环境法律能力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等问题,双方也进行了深入探讨。